關愛受造世界與門徒訓練 作者:鄺偉文(總幹事) 在上帝的創造中,人獨特之處在於,我們擁有神的形象和樣式(創一26),是有靈的活人(創二7),並被賦予管家的職分(創一28-29;二15)。這些是人類身分的根本。可惜,當罪進入世界後,這些身分元素都被扭曲了。其中, 閱讀全文
扶貧工作的歧視陷阱 作者:陳關韻韶(中國神學研究院實踐科助理教授) 「你們就看重那穿華麗衣服的人,說:『請坐在這好位上。』又對那個窮人說:『你站在那裡。』或說:『坐在我的腳凳下邊。』這不是你們對人有歧視,成了心懷惡意的審判官嗎?」(雅二3-4,新譯本) 若 閱讀全文
復活與整全使命 作者:區秉中(牧職神學院講師) 復活是有關終末的一個題目,而整全使命涉及信徒對大地的照顧與管理,兩者似是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但信徒的終末觀會影響他們對使命的理解,例如人若相信世界最終被徹底毀滅,他就不會那麼著重要建設這個步向滅亡的大地。相 閱讀全文
我願成為哪些人的鄰舍? 作者:陳明泉牧師(施達董事、旺角浸信會副主任) 路加福音10章25-37節撒馬利亞人的比喻是耳熟能詳的經文。律法師要求耶穌為「鄰舍」提供一個客觀的定義,問題的底蘊是為「鄰舍」作排他性的宣告,即哪些人不在於他們所愛的範圍(大概是只有猶太人 閱讀全文
從神的主權看整全使命 作者:莫昭友醫生(施達中國事工顧問) 面對世上眾多苦難,信徒慣常以憐憫回應,表現於慈善施予和服務;但因為苦難問題太重,不易解決,所以總是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向人傳福音,人信了耶穌,便可靠主在苦難中忍耐、在羣體中得安慰,更可死後上天堂,永離苦 閱讀全文
願「我們」都得到日用的飲食 作者:Tony Chan(施達推廣拓展部幹事、傳道人) 馬太福音5-7章記載了耶穌的「山上寶訓」,在教導的最後,祂邀請聽道的人作出抉擇:進窄門,以祂的教導作價值觀敬虔度日(7章13-23節);並指出抉擇的後果,祂更以蓋房子的比喻,指出聰 閱讀全文
「我們的身體和我們的土地」 作者:黃國維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 (神學科)、副教務長,施達董事) 當約瑟做埃及宰相的時候,全地發生饑荒,只得約瑟管理的埃及有糧。各處的人向約瑟買糧,他們先用銀子買,銀子用盡了,就用牲畜換糧,後來連牲畜也沒有了,就對約瑟說: 不 閱讀全文
流淚撒種 歡呼收割 靈修分享:蔡莉莎 (施達前同工,現參與緬甸的社區發展) 我們現正面對全球難民危機,由敘利亞至伊拉克,剛果民主共和國至也門,到去年8月底緬甸北部若開邦暴力襲擊帶來全球增長最快的羅興亞難民潮。截至2017年11月12日,聯合國估計湧進孟加拉 閱讀全文
我們明明地看見耶和華與你同在(創世記26章1-32節) 作者:丁彪倫傳道 過去十年,中國政府推行新政策,鼓勵教會藉社會服務服侍社羣,促進社會和諧,並作為基督教融入社會的突破口。雲南省正是首批試行地區。雲南省基督教兩會社會事工部傳道同工丁彪倫老師認為,融入不是將真理任意刪減,使基督教面目全非, 閱讀全文
約瑟──人口販賣倖存者(創世記37至50章) 作者:Roger Seth 聖經雖成書在數千年前,但面對今天的人口販賣問題,它仍能為我們提供寶貴的指引。我們將研讀創世記37至50章中約瑟的故事,讀者在閱讀此反思文章前,最好能先讀一遍這故事。 被家人出賣 約瑟的遭遇跟很多現代人口販賣受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