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鄺偉文(施達總幹事)
像耶穌一樣,撒母耳是少數聖經記載其從懷在母腹至生命最後階段人生事蹟的人物。透過他的故事,我們可窺看上帝如何塑造和使用一個人來完成祂的計劃。
撒母耳記上1章1-2節
撒母耳是以法蓮的後人,而以法蓮是約瑟的次子,但卻得着從以色列來的長子祝福(創世記48章17-20節)。這給撒母耳一個不錯的家族背景。雖然我們不一定是生於一個有特殊地位的家族,但大部分人都可能來自不錯的背景。然而,世上還是有不少人是生於不幸中的,例如窮困家庭的孩子和出生時由母體感染愛滋病毒的嬰兒。更糟的是他們往往被社會排斥、邊緣化,就像聖經時代的痲瘋病人。他們失去一般小孩子可得到的機會,如父母的照顧、教育、健康等等。神給撒母耳一個不錯的家族背景,為的是要藉此預備他來成就神的工作。我們應為神所賜給自己的一切感恩,並盡力去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撒母耳記上1章3-28節
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禱告和等待,哈拿終於懷孕了。為要還向神所許的願,她與丈夫以利加拿把撒母耳奉獻給上帝,送他到以利那裏去服侍神。大部分夫婦對自己的兒女都抱着崇高的夢想和期望,非常重視兒女們是否能「贏在起跑線上」,因而有人在孩子還未出生時就為他們預先申請名校學額。雖然這不一定是合理或可接受,但卻是可理解的。事實上,貧困家庭的家長也沒有兩樣。他們同樣希望兒女得着光明的未來,不再被貧窮所捆綁。可惜,生活上的匱乏往往令他們感到無望。
經文提到撒母耳被呼召之前,「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撒母耳記上3章1節)但時候一到,上帝重新藉撒母耳向以色列人說話(撒母耳記上3章19-21節)。明顯,神預先已計劃使用他來作自己子民的領袖。當父母對小孩子們抱着期望的同時,我們也應明白神已為他們定下獨特的人生使命,終極目標必然是事奉神、服侍人。成人應與神配搭來幫助孩子們了解及成就上帝在他們生命中的獨有計劃。
撒母耳記上3章
撒母耳誤會了上帝頭三次的呼喚,以為是以利在叫他。若果以利後來沒有意識到這可能是神對小孩的召喚,並教導他如何回應,撒母耳就不會知道神要向他啟示自己。由此可見,雖然上帝賜給每位小孩獨特的使命,但他們仍需要成人的引導和裝備,來邁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因此,家庭教養、教育和從旁的指導至為重要,特別是那些生活在困難環境中的孩童。成人得明白我們要交棒給下一代。所以,除了努力為主活好每一天外,我們也應抱着施洗約翰的心態——「他必興旺,我必衰微。」——去建立下一代。
上帝使用撒母耳,叫他成為以色列歷史中一位偉大的領袖。每個在我們身邊出現的孩子都可能被神大大的使用。我們成人有責任去打造一個合適兒童成長的世界,讓他們在當中可完全發展神給他們的潛能。一句善意的話,一點鼓勵及一些合宜的忠告會改變孩子們的一生。你所接觸的每個小朋友將來可能是教會、社會、國家,甚至世界的偉大領袖。
撒母耳記上8章
撒母耳斷奶後,哈拿就把他帶到神的殿,他當時應只得幾歲大。因此,撒母耳的童年大多是與以利在一起,所以以利對他的影響定必大於他父母。撒母耳一直緊緊的跟隨神。他明白上帝的心意,因而不願聽從以色列人的要求為他們立王。這致使他與以色列人詳細陳明立王的後果,並兩次求問上帝的指引。然而,他仍犯上了跟以利一樣的錯失,就是沒有好好管教自己的兩名兒子,使他們行在神的道上。這成了撒母耳人生裏的一點遺憾。
我們都是不完全的人,各有自己的限制和缺欠。在現實中,我們無法避免自己的孩子會學習到一部分這些不足之處。在聖經年代的中東,社羣是生活的中心。除了父母外,整個羣體也有責任養育羣體裏的兒童。當然,今天的社區羣體沒有那麼緊密,但我們仍可讓合宜的人參與教養自己孩子的工作。求神差遣不同的天使,進到小朋友的生命裏,來補我們的不足。
兒童是脆弱的一羣,但同時也是珍貴的一族,特別在神眼中。他們的物質、教育、精神和屬靈需要應得到照顧,好讓他們的潛能得到最佳的發揮。我們都有一個神聖責任去使這地球成為一個可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地方。
反思問題
- 你認為上帝給了你這家族背景有甚麼用意?
- 你如何可為自己的兒女甚至其他孩童尋找神給他們的人生使命?
- 你有否投放時間和資源去培育下一代?
- 你是否樂意讓身邊的人協助你教導你的兒女?又是否願意同樣地服侍你親友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