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蔡莉莎 (施達前同工,現參與緬甸的社區發展)
我們現正面對全球難民危機,由敘利亞至伊拉克,剛果民主共和國至也門,到去年8月底緬甸北部若開邦暴力襲擊帶來全球增長最快的羅興亞難民潮。截至2017年11月12日,聯合國估計湧進孟加拉的難民人數已超越61萬。面對世界的暴力和苦難,及所帶來的強大、極具破壞性的影響,我們當有何反應?
耶利米哀歌裏,先知因看見耶路撒冷被巴比倫圍攻而感絕望、痛苦。孩童乞求食物,公主淪為僕役,人們飢餓至把子女煮來吃。先知因內心的悲傷流淚,為眼前的破壞境況痛哭,呼求上帝介入:「因我眾民遭的毀滅,我就眼淚下流如河。我的眼多多流淚,總不止息,直等耶和華垂顧,從天觀看。」(耶利米哀歌3章48-50節)
我相信我們的眼淚是帶着能力。創世記21章15-18節裏夏甲和以實瑪利的故事,在看似絕望的境況,小孩的呼聲和母親的眼淚觸動了上帝,為他們帶來改變。今天,仍有許多夏甲和以實瑪利被驅逐、受鄙視、遭嫌棄或被迫逃離家園和地土。讓我們為他們禱告,與他們同哭,相信凡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篇126篇5節)
作為發展工作者,如想為所服侍的羣體帶來希望,自己首先要確信在絕望裏存有盼望。羅興亞難民危機至今亦不見有快將完結的跡象。據統計,難民平均花17年時間才可回家或獲安置到另一地方生活。不過,若給予難民發展的機會,提供具備人道救援、保護和發展元素的整全發展模式,讓他們在難民營裏也可以發揮很強的復元、創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收容難民的國家也可考慮把棲身境內的難民包括在國家發展計劃中,例如供地耕作、准許自由出入和營商,幫助他們活出具尊嚴、可貢獻和存希望的生命。
在混亂的世界裏,我們需要具備信心的眼睛,在痛苦之處送上盼望和方向。對孟加拉政府和羅興亞人來說,重建、復元的路仍然漫長,其間會經歷許多悲痛。請記着,上帝了解我們的傷痛,祂會把我們的眼淚裝在皮袋裏,記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冊上。(詩篇56篇8節)到那天,祂將回應我們的哀歌,帶來修復和重建。
今期《呼聲》目錄
撰寫和整理:薛奐珩、潘文欣 2015年4月25日中午,尼泊爾經歷80年來最強烈的地震,無數家庭失去至親、家園和財產,估計有多達三分一的人口(即800萬人)受影響。所謂「天災無情,人間有愛」,於災難後,世界各地紛紛投入資源,為災民提供即時…
靈修分享:蔡莉莎 (施達前同工,現參與緬甸的社區發展) 我們現正面對全球難民危機,由敘利亞至伊拉克,剛果民主共和國至也門,到去年8月底緬甸北部若開邦暴力襲擊帶來全球增長最快的羅興亞難民潮。截至2017年11月12日,聯合國估計湧進孟加拉…
留守兒童,一個絕不陌生的名詞。保守估計,現時中國有逾6,000萬的兒童,因父母要到城市打工,與祖父母或獨自留守在家鄉,長期與父母分離。 父母長期在外工作,為的是賺取足夠的生活費支持家裏生活。不能說所有留守兒童都受困於貧乏的物質生活,但無…
訪問和整理:潘文欣 很喜歡聆聽不同發展工作者在服侍中的分享,若把他們生命中所承載的信息一一拼貼起來,便可構成一幅大圖畫,描繪出上帝對貧窮人和世界的心意。今期的「關懷.起動」特別找來施達不同時期的同工,分享他們在服侍中的體會和發現,嘗試拼…
受訪:關明慧(前施達同工) 訪問及整理:潘文欣 為了貧窮人,可以去到幾盡?可以一個女子走到廣東的工廠區查訪血汗工廠問題;可以一個女子走到大西北住在回族農民當中;可以一個女子頂着大肚子,在大本營指揮地震救援工作,同時掛心走到前線救援的丈夫…
受訪:何綺嫺(行政同工)、馮思鳳(前施達同工) 訪問及整理:潘文欣 何綺嫺(Bonnie)和馮思鳳(思鳳)參與施達服侍逾廿年,雖然她倆長期駐守大後方,但不代表對發展工作的認識不及他人。記得有一次同工早會,主持人帶領我們投入貧窮社羣的處境…
受訪:植燦明(項目同工) 訪問及整理:潘文欣 「過去,我曾經在東涌、深水埗和元朗服侍。」一直以為他「植入」了孟加拉血統、在施達同工間贏得「孟加拉王子」稱號的植燦明(阿植),慢慢道出他從本土開始參與社區發展工作的經歷。每一個階段的服侍看似…
受訪:黎文慧(推廣拓展同工) 訪問及整理:潘文欣 每個人都因着不同原因參與扶貧發展工作,關愛貧窮的種子在黎文慧(Grace)年幼時,已深植她的心靈中。「從小就在電視上看到扶貧機構的廣告,每次看都很觸動……信主後想做一些有意義的工作,適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