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Top

第四週 當旱災來襲時……

上兩週,我們看過兩種讓土地回復自然的耕種方法;但若自然也與我們成敵對時,在天然災害中,貧窮的小農戶又能如何面對?

印度中部地區常經歷旱災,因着氣候變化的影響,降雨量嚴重不足,令農民生計受損。氣候變化是其中一個使農夫們無法維生而走投無路的因素,單在2015年,全印度便有12,000多個農夫自殺[1]。印度夥伴EFICOR目睹無數農民家庭被迫賣掉牲口、捱餓、或農夫要出城市尋找農耕以外的工作,反映人對土地已徹底失望。

這條村有80個家庭已搬離社區,到城市嘗試找尋工作

兩年前,施達支持夥伴開展旱災回應。與其他救災項目不同,此項目至今,踏入第二階段;項目的長遠目標是緩減旱災帶來的影響,重建社區的農業,提高農民的抗災能力,並減低農民的遷移。項目社區的土地比較貧瘠,夥伴就在全印度其中一個收成產量最低的地段,以「以工換酬」/「以工換糧」(Cash for Work/Food for Work)的形式,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同時,也能幫助他們留在鄉村參與改善社區土地和興建儲水設施。

乾旱令土壤侵蝕,泥土的水分大量流失,以致農作物也難以生長。人和牲口因此沒有足夠食物。EFICOR與村民一起在村內的排水道和土壤侵蝕所形成的溝處,以砂石建堤(gully plug),有助防止更進一步的土壤流失,下雨的時候,也可幫助保存土壤中的水分。另外,他們又興建大型雨水儲存區(rainwater harvesting structure),儲水以供應日常耕作和飲用。夥伴亦教導村民如何在氣候變化影響下耕種,如:鼓勵樹木種植,建立覆蓋層(mulching),採用有機堆肥及抗旱種子等。村民也學習牲畜管理的技巧,建立多一門生計。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牲口和村民的食物供應得到改善;土地和水源得到修復,村民能再次耕種;一些被迫遷到城市轉行工作的農民返回老家,參與項目工作,顯示他們對社區重拾希望。

有一個文士來,聽見他們辯論,曉得耶穌回答的好,就問他說:「誡命中哪是第一要緊的呢?」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 』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那文士對耶穌說:「夫子說,神是一位,實在不錯;除了他以外,再沒有別的神;並且盡心、盡智、盡力愛他,又愛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樣祭祀好的多。」耶穌見他回答的有智慧,就對他說:「你離神的國不遠了。」從此以後,沒有人敢再問他甚麼。(馬可福音12章28-34節)

農夫們參與夥伴的培訓後,認識到不應盲目勞役土地以換取己利,乃要學習如何與土地共存。透過欣賞和愛護大地,包括細小如泥土裏的小生物,使地的自然生態不因農務活動被消耗,人與萬物都能同得餵養並回復「神看着是好的」狀態。

實踐行動

我們是如何看上帝所造的生物呢?我們慣常用「殺無赦」的方法來對付昆蟲,是因為罪進入了世界,把原本神看為好的顛倒了;使人與自然界成為敵對。

今天,嘗試選擇用上帝的角度看自然生物,採用以下任何一項行動實踐:

  1. 搜集資料,認識本港常見的昆蟲,了解牠們在自然生態中的角色
  2. 農夫能用枯葉造成保護土壤的覆蓋層;你能找一件被棄置的物件,賦予它新的用途嗎?

奉獻

施達支持亞、非兩洲不同的夥伴,透過生態農業等項目,實踐「與大地復和的使命」,鼓勵你以捐獻參與此使命。

即時網上奉獻

禱告

天父,祢在大自然中彰顯祢的奧妙,在無言無語中承托萬有。作為可畏的受造物,我們祈求祢讓我們反思我們如何看待環境和祢所造的生物,不因我們是地上的管家而自大、驕傲,不顧後果地隨意對待祢所造的。祢賜我們食物,也同樣賜各樣生物,牠們的食物。求祢教導我們以尊崇的心對待自己、大地和萬物。

求主完備的智慧澆灌FfF的同工和學員,在一個講求大成果、科技化、自利主導的農業文化中,活出不一樣的愛護土地文化。願其他人看出他們的好榜樣和成果,便將榮耀歸予創造萬物生態的奇妙之主。阿們。

參考資料:[1] https://www.hk01.com/%E5%9C%8B%E9%9A%9B/87379/-01%E5%B0%88%E8%A8%AA-20%E5%B9%B4%E8%A7%A3%E4%B8%8D%E9%96%8B%E7%9A%84%E8%87%AA%E6%AE%BA%E9%AD%94%E5%92%92-%E6%98%AF%E8%AA%B0%E6%AE%BA%E6%AD%BB%E4%BA%86%E5%8D%B0%E5%BA%A6%E8%BE%B2%E6%B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