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國維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 (神學科)、副教務長,施達董事)
當約瑟做埃及宰相的時候,全地發生饑荒,只得約瑟管理的埃及有糧。各處的人向約瑟買糧,他們先用銀子買,銀子用盡了,就用牲畜換糧,後來連牲畜也沒有了,就對約瑟說:
不瞞我主,銀子用完了,家畜牲口也在我主這裡,在我主面前我們沒剩下甚麼,除了我們的身體和我們的土地。難道我們和我們的土地都要在你眼前滅亡嗎?求你用食物買我們和我們的土地,我們和我們的土地可以做法老的奴僕。又求你給我們種子,讓我們活下來,不至於死,這土地也不至荒蕪。
創世記47章18-19節,新漢語譯本
這些人的做法有點奇怪,他們有地卻不用來換糧,只不斷強調「我們和我們的土地」是一個不能分割的整體,所謂「地在人在,人亡地荒蕪」。若我們面對同一處境,必會賣地去買糧。在今天的香港,只要賣出一個小小單位,已經足夠一生的飲食!
聖經反映一個與今天很不同的世界:人與土地緊密相連,土地不是用來交易的,而是賴以為生的「命根」。原因很簡單,因為糧食必須透過親手耕作得來,沒有土地就沒有糧食,沒有糧食就沒有生命。現代科技和經濟發展改變了這圖畫,令大部份人不用耕作都可以生存,而且人們都歡迎這改變,因為不再需要辛勞耕作。但這轉變也叫現代人對土地愈來愈陌生,再也感受不到與土地之間的親密。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也受到影響:土地成為人操控的工具、買賣圖利的商品、或刺激經濟發展的資源。且看今天的香港,不論是破壞土地和其上的生態,或覆蓋農田的沃土,我們都冠以「發展」的美名,彷彿城市的進步必須建立在破壞土地之上。
然而神創造世界,人必須倚靠土地維持生命是不能改變的事實。那些到約瑟面前買糧的人與我們一樣,分別是他們直接看到自己與土地的親密關係,但我們卻看不到。我們以為科技和經濟發展可以無限量供應自己的生命,但土壤和生態的破壞,加上氣候變化已嚴重影響一些地區的糧食出產,這都警告我們土地發展不能永遠持續而不影響人類。「我們的身體和我們的土地」是不能分割的,人惟有與土地復和,尊重和愛護土地,才能在神賜我們的土地上延續生命。
今期《呼聲》目錄
撰寫:薛奐珩 「你在哪裏?」 「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 「誰告訴你赤身露體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嗎?」 「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 以上對話…
作者:黃國維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 (神學科)、副教務長,施達董事) 當約瑟做埃及宰相的時候,全地發生饑荒,只得約瑟管理的埃及有糧。各處的人向約瑟買糧,他們先用銀子買,銀子用盡了,就用牲畜換糧,後來連牲畜也沒有了,就對約瑟說: 不…
在眾多個兒童事工項目中,為人熟悉的,非緬甸的戰後兒童事工莫屬。或許你會好奇問:為何同一個兒童事工項目,支持了20年仍繼續支持?答案直接簡單:因為我們認為這是一項值得延續下去的工作,也同樣看見天父在這羣孩子身上的奇妙作為,期望他們成為推動…
作者:Maylin Hartwick(融樂浸信會傳道人) 說到人與自己復和,當中不可少的是上帝的介入,以及人在上帝裏的生命轉化。過去數年,施達從不同夥伴服侍裏所見證的生命故事,看到上帝如何修補那些因貧窮、欺壓而支離破碎的生命。 融樂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