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ony Chan(施達推廣拓展部幹事、傳道人)
馬太福音5-7章記載了耶穌的「山上寶訓」,在教導的最後,祂邀請聽道的人作出抉擇:進窄門,以祂的教導作價值觀敬虔度日(7章13-23節);並指出抉擇的後果,祂更以蓋房子的比喻,指出聰明人必定選擇遵行祂的教訓(7章24-27節)。
從蓋房子的比喻,我們可以推論,在耶穌時代,每一個人也認識大自然的災害,並懂得設法減緩災害帶來的影響。這段經文經常被用作聖經根據,佐證災害預防工作的重要性,而本文除了提出這佐證外,更希望藉分析上下文,了解耶穌的教訓,並以行動作出回應,作個聰明人。
在舊約中,律法的功用是讓百姓學懂按上帝的心意愛祂,而這愛,應彰顯在人與人的關係中;耶穌的「山上寶訓」,則是教導門徒如何不被舊約的律法條文限制,由衷地愛神和愛人。故此,我們閱讀「山上寶訓」時,既要自己操練敬虔、愛主,同時也不要忽略耶穌教導的「羣體性」。例如,第6章中,耶穌教導我們禱告,短短5節的主禱文,「我們」這詞出現了7次,反映耶穌期望我們禱告時,不應只顧自己的需要,也要顧念羣體的需要。
今期《呼聲》題目是災害管理,不管身處城市或鄉村,我們都受着風災、水災、地震等威脅,而在偏遠、建設簡陋地區的社羣,抵禦災害的意識較弱。
筆者於三月份到孟加拉西北部的Kurigram探訪,當地沙漠化的情況嚴重,大量農地消失,取而代之是了無生氣的沙土。問及當地人,為甚麼農地會變成沙漠?他們指出讓他們生活變得更艱難的元兇是氣候變化。
孟加拉位於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每年雨季排水不易,經常出現水災,由於國內河流湖泊密佈,受水災影響地區甚廣。加上氣候變化加劇引發洪災,猛烈的河水帶着大量砂石湧到不同地方,將原本土地覆蓋,促成沙漠化。
沙漠化現象深深影響當地人的生活,農民失去生計、日用的飲食。洪水侵襲更是慘不忍睹,村民告訴我們,2017年有兩次超級洪水,摧毀他們的家園、莊稼,死傷不少。
將他們的處境放入耶穌的教導中,首先,我們每天感謝主賜給「我們」日用的飲食時,「我們」所包含的,不應只是一起用膳的人,而是同屬天父兒女的每一個人,包括發展中國家的人民。
另外,我們可透過禱告、關心、捐款等行動作出回應,希望鄰舍的生活有所改善。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改變促成氣候變化的惡習,停止傷害貧窮人。耶穌的比喻指出,只有無知的人才會漠視大自然的災害。身於發達地區的我們,正在不斷傷害大自然,而透過本文和Kurigram居民的遭遇,我們更深了解,當我們加速氣候變化時,我們正在剝削其他人,讓他們不能享有日用的飲食。
親愛的弟兄姊妹,願我們每天操練敬虔的同時,不要忘記耶穌教導的「羣體性」,顧念受氣候變化影響的人,養成愛護環境的生活習慣,紓緩氣候變化。
以下是一些具體行動建議:
- 節省能源:關掉不使用的電器
- 循環再用:在丟掉不需要或壞掉的物品時,想想可轉送他人或嘗試修理嗎?
- 棄用即棄產品:自備餐具購買食物、飲料;自備手帕,棄用抹手紙
- 惜食是福:避免預備過多食物,並選用多素少肉的膳食
- 愛自己.愛環境:避免使用含石油的護膚品,改用天然、有機護膚品
- 捐款支持災害管理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