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黎嘉晉(傳訊主任)
「我們的診所長期超負荷運作,每月大約有逾千名患者求醫。我們收到的藥物捐贈對於我們提供適切的治療十分重要。」──黎巴嫩一難民定居點的診所主任
中東國家黎巴嫩被聯合國列為「COVID-19全球人道應對計劃」的重點國家之一。作為全球難民人均密度最高的國家,該國至今接收了150萬敘利亞人,另有約20萬人為聚居當地的巴勒斯坦難民。按該國人口比例計算,每三至四個人中就有一位是難民。當地醫療系統本已脆弱,急升的人口加重當地的醫療負擔。自二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當地爆發,令醫療服務系統承受巨大的壓力,瀕臨崩潰的邊緣。
施達在去年支持國際基督教組織International Health Partners (IHP)運送藥物至黎巴嫩。今年二月起,施達再度與IHP合作,運送藥物至當地醫院及診所,以紓緩前線的醫療負擔。
或者你會問,為何我們要從海外運藥物至黎巴嫩?
答:該國經濟低迷,藥物等醫療物品供應嚴重短缺,加上物價飛漲,當地藥物的價格已超出弱勢羣體的承擔能力。貧困家庭如有成員患病,須面對艱難的抉擇:一、在坊間購買未經認可的藥物來服用,或拒絕定期覆診,以節省金錢;二、透過不同「緊縮」方法(例如售賣家當、安排子女輟學外出工作,甚至將獲取的糧食援助出售),以應付醫療費用。而對於難民來說,由於該國不是聯合國《難民地位公約》締約國,因此難民本應享有健康的權利(獲取安全用水以至醫療援助)沒有得到任何法律保障。IHP從歐洲的製藥商取得經註冊認可的藥物捐贈,施達支持IHP運輸及免費派發藥物至當地醫院及診所,讓難民及貧困的黎巴嫩人受惠。
黎巴嫩人和敘利亞難民的關係緊張。在藥物援助上,如何平衡本國居民及難民的利益?
答:獲取藥物捐贈的診所為有需要者提供援助,不論就診者是黎巴嫩人或是難民。不過,免費藥物會優先給予貧困兒童及婦女。我們派發的藥物包括多種呼吸道藥物、抗生素、消炎藥、抗糖尿病藥等,預計8,600人受惠。
在這扶貧路上,施達需要大家同行,讓更多貧窮人得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