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額圖片: Aashima Samuel
撰文:黎嘉晉(傳訊主任)
疫症肆虐全球之際,犯罪份子除在貧窮村莊以隱蔽方式「捕獵」平民,也在網上瞄準目標,利用他們更為貧乏脆弱、難以求助的處境,以威迫利誘等方法迫使他們從事性工作、勞動,或與報酬明顯不相當的工作。面對疫症「新常態」下的環境, 從事反兒童販賣多年的施達印度夥伴EFIC@R全國總監Aashima Samuel分享其應對策略。
問:你們如何裝備教會與社區對抗兒童販賣?
答:在預防教育上,我們曾在網上舉辦青年會議,一方面鼓勵青年參與社區的抗疫工作,另一方面向他們講解人口販賣的現況。我們也在網上社交平台分享真實個案,包括兒童如何被販賣勞役、被賣作中年人的「新娘」,加強公眾反兒童販賣的意識。
近日印度比哈爾邦遭逢水災,我們發現人口販子以提供工作為名,誘騙貧窮災民跟隨他們離開。另有人口販子趁着政府開展疫情下人道援助工作,冒充人道救援人員,以取得貧窮社羣的信任,為日後販賣人口鋪路。有見及此,我們與地方議會領袖談到必須要掌握居民外出離開村莊和人口販子入村的情況,又鼓勵領袖們著手村莊的長遠發展,並為遭販賣的受害者伸張正義。
此外,我們在村內成立的地區監察小組,追蹤所有可疑人物和注視村內兒童狀況,確保他們安全。監察小組也會定期與村莊領袖開會,商討如何建立安全環境。封城下,我們利用網上即時通訊軟件,與區內教會牧者、監察小組、治安隊和居民溝通以識別受害者。我們近日成功挽救三名將被販賣作性奴的受害者。
問:疫情下,愈來愈多兒童轉為在網上學習和社交,這使他們更易受到性剝削者的傷害。你們如何應對這個挑戰?
答:印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25歲以下。年輕人或兒童在網上社交平台,受到別人種種虛假承諾引誘,成為性剝削者的獵物。要保護他們,就當在個人聯繫與社區監察入手。因此,我們透過當地社羣的網絡,監察小組、當地教會及志願者與年輕人保持聯絡,提醒他們對網上性侵害的警惕,並教導如何識別疑似性犯罪者。我們也為社區居民提供訓練,讓他們懂得即時舉報任何疑似販賣人口及性剝削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