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馮韻妍(堂會傳道人)
5我親愛的弟兄們,請聽,上帝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並承受他所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國嗎?14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15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16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17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雅各書二5、14-17
這段經文本身與氣候變化無關,但當我們思想氣候變化的因由和對貧窮人的影響,經文的原則仍然適用。經文講到上主讓人在信上富足,並不代表信徒不需要用行為去表達信心,其中一種表達方式,是顧念貧窮肢體的需要。
世界上八成貧窮人居住在鄉村地方,以務農為生。氣候變化令極端天氣愈見頻繁,乾旱、水災、颱風等都使農作物收成化為烏有。農民需要借錢買糧食或等待援助﹔或要等待下一次收成將農作物完全賣出,才有錢還債。可是,頻繁的極端天氣令農民不能每季有收成,最終導致糧荒。以非洲肯雅為例,在2021年連續數月的乾旱,令全國210萬人陷入糧荒,很多珍貴野生動物缺水致死。
氣候變化是由溫室氣體排放過多引起,這些排放有不少是來自發達國家,亦有部分來自發展中國家。由於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政策一般較寬鬆,吸引發達國家的企業在當地設廠生產,溫室氣體排放量便納入發展中國家的分兒。
九年前筆者跟隨施達基金會,到埃塞俄比亞考察不同夥伴的工作,見到當地教會運用外國教會的資助幫助當地有需要的人。例如我們到了一條村莊,村裏的引水道由外國教會資助建成,可以灌溉大面積的農地,省卻村民每天來回取水的時間。當時一位弟兄跟我說:「你來自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今日你來到世上最窮的地方之一,你的世界觀就平衡了。」從此,我知道世界不只是我生活的地方,我不再需要很多物質去滿足自己,生活比以往簡樸,令自己更有能力幫助有需要的人;而在生活上我都盡量減少碳足跡。這些微小的行動對全球暖化好像幫助不大,但只要我們能影響更多人,願意由微小的行動做起,影響就可以很大。
邀請大家一起行動:
留意自己一日的飲食(例如產地和捕獲方式)、能源消耗(例如用電量、用水量)、護理用品(例如有沒有微塑膠成分),當中有沒有可以因為愛惜自然界而有改變的空間。
編按:更多關於關愛創造的靈修文章,可到「施予達仁」靈修App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