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Top

「做在耶穌身上」:實踐神學工作坊

「做在耶穌身上」引申自聖經馬太福音二十五章31-40節,主耶穌表示我們善待飢渴的、寄居的、貧病的人,就是「做在我(耶穌)身上了」(太二十五40節下)。做在祂身上,理論是一種遇上基督的經歷,問題是此事是如何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呢?

工作坊詳情

主辦:施達基金會

協辦:亞洲實踐神學學會

導師:佘枝鳳博士

導師簡介: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客座助理教授、亞洲實踐神學學會副會長,喜歡與智障朋友畫畫、傾談、共餐,領受上主藉友人賞賜之恩。

內容:透過兩場靈修講座,重尋這屬靈經驗的聖經和神學基礎,然後邀請有意試行的兄姊參加「踐行—反思小組」,用特定靈修素材,在聖言光照下省思自身接待貧者的經驗,識別臨在我們中間的上主,經歷祂的憐憫。

時間:晚上8時至9時15分

地點:網上進行(Zoom)

收費:自由奉獻

查詢:2381 9627/fountain@cedarfund.org,植燦明(Fountain)先生

第一部分 :兩場靈修講座

主題:「誰是我的鄰舍?」(路十25-37):巴特的神學詮釋

日期:2024年3月19日(星期二)

內容簡介:「愛鄰舍」 是教會常用的聖經片語,用來呼籲信徒向貧者伸出援手,佘博士將向大家介紹一個另類解讀。神學家巴特在教義論第一卷二,反對用這「慈善濟世」模式來解讀聖經所言「愛鄰舍」,建議「鄰舍」乃是上主為了兒女所設立的援助,幫助他們在世途上經驗上主憐憫,而「愛鄰舍」即愛這位上主差來的扶助者,向上主發出祂當得的讚美。

備注:課後有15分鐘自由分享時間(自由參加)

主題:「誰看見、誰瞎眼?」(約九39-41):馬丁路德的神學詮釋

日期:2024年3月26日(星期二)

內容簡介:當我們遇見身、心、靈貧者,通常會「幫得就幫」,預設了我們是「富足的」,對方是「缺乏的」,但這預設是否吻合耶穌的教導呢?馬丁路德對耶穌醫治瞎子故事的神學解讀,有助我們明白耶穌的想法,特別是主期望富有的如何看貧窮的、財政獨立的如何看依賴的、有能力的如何看無能力的。

備注:

  • 課後有15分鐘自由分享時間(自由參加)
  • 課堂中會介紹踐行-反思小組及參加資格和方法

第二部分 :兩次踐行-反思小組

主題:在與貧病者相處當下,識別上主的臨在

日期:2024年4月23日(星期二)、2024年5月14日(星期二)

參加方法:4月15日(星期一)或以前完成施達基金會 〈主看貧病者〉靈修系列《誰瞎眼》之「實踐行動」,並把自身經驗在Google Form 上文字表達;導師將按着「實踐行動」的文字回應,邀請個別朋友參加「踐行-反思小組」,並在4月17日或之前通知每一位。

內容:

  • 默想聖言、祈禱 (太十七14-18)
  • 「實踐行動」經驗分享
  • 導師從實踐神學角度回應參加者日誌,識別臨在我們中間的上主,探討當中的助力和阻力

備注:

  • 課後有15分鐘自由分享時間(自由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