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Top

不再是奴隸

經文選讀

不再是奴隸,是高過奴隸,是親愛的弟兄。

不再是奴隸,是高過奴隸,是親愛的弟兄。

信息分享

腓利門書是筆者博士論文的研究對象,在研究過程中,除了在學術上有所得着外,更對我如何理解基督徒召命有着很大的影響。首先要澄清的是,腓利門書不是一封為「做錯事」的奴隸求情信,而是嘗試說服一位奴隸主人腓利門,放下世界的價值,並以基督的愛接納原是屬他的奴隸阿雷西母為主內的弟兄。

在腓利門書的第16節中﹕「不再是(像)奴隸,是高過奴隸,是親愛的弟兄。」保羅把這信的目的寫得清楚不過,首先,他指出阿雷西母不再「像」奴隸,譯成「像」因為原文是有一個ὡς ,《新標準修訂版》翻成as a slave。這是反映保羅雖然身處一個短時間內不能逆轉的奴隸制奴,但不代表我們要接納這制度。我們對身處的制度帶着一種警覺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制度不是價值中立的,每個政權都想為他們的制度建構合法性,所以政權會以不同的方法使國民接納它。就算是奴隸制度這樣壓迫與扭曲人性的制度,在當時也有很多論述嘗試把這種制度合理化。

作為今天的基督徒要小心,我們所身處的社會,有很多看似很合理的事、很合理的人際關係,但這可能帶着與基督教核心相違背的價值。在資本主義背後有很多與奴隸制度無異的壓榨、剝削及人口販售每天都發生,所以我們一方面不要習慣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此外更不時要在靈裏作深層反思,學習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2節所提醒的:「不要被這世界同化」。

思想問題

  1. 資本主義中用作解釋貧窮存在的理由是「自由競爭」,競爭中就有勝負,這說法是否合理?
  2. 試反思我們身處的社會有甚麼是被合理化的壓迫制度?

本週實踐

在網上尋找有關人口販賣的新聞,細心閱讀,讓自己的心靈看見被賣者的無助與困苦。

作者

葉漢浩博士
神學人,夾縫中尋找召命的人。施達基金會董事。

本系列靈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