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選讀
14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15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16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17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18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19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20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21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14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15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16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17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18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19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20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21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信息分享
耶穌曾對門徒說:「『你們也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總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 (太廿四6)由二次大戰至今,至少有超過60場各造成25,000人死亡的戰爭,武裝衝突或是社會裏各層面的衝突似乎永不止息!上世紀80年代,國際上發展了一些針對公義與和平的方法及概念,基督教門諾會在這方面特別聚焦。當時「衝突轉化」(conflict transformation)是一個新概念,有別於「衝突解決」(resolution)和「衝突管理」(management) 。這新概念從正面去看人類社會必然有的衝突,無論是人的關係或社會結構的層面──衝突不一定是壞事,它可以帶出有建設性的成長。
今次選讀的經文記載在羅馬書十二章。這段經文提出一些轉化衝突的指引,是常人對敵人反應的相反:要祝福逼迫者、俯就卑微的人、不以惡報惡、不要自己伸冤、給仇敵吃、喝等等。我們做得到嗎?經文指出,我們要有一個重要的信念:伸冤在於上主!我們的責任不在於去報應,而只是去愛。這樣,才有可能將不能解決的死結轉化過來。
衝突所涉及的通常不只是單次事件,它有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包括社會結構與文化。若要轉化衝突,坦誠的對話是先決條件,而參與各方都有表達的權利。對話過程中,受害者再度面對不公義和傷害是痛苦的,但這條尋求真相和公義的路程仍需要人去踏上,從而找出有共識的補償方案,逐漸走上復和之路,建立新的關係。
不同信仰或信念的人對公義與和平會有不同的定義,一方面我們要聆聽和接納別人,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堅持基督信仰的重點,就是在受破損的關係上復和,願我們靠著聖靈的力量,不為惡所勝,反以善勝惡,彰顯上主的公義與和平。
思想問題
- 從較容易處理的衝突做起,鎖定一個轉化小目標,了解其中涉及的人物和事情。為此祈禱,並嘗試找出一些深層次原因,與涉事的人吃飯、對話,或者會有意外的收穫。
- 有人的地方就有衝突。主耶穌為信徒的合一切切禱告。現時教會內外撕裂,是堅持在多元裏保持合一?還是各展所長,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