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話:今期呼聲,我們以3C⸺衝突Conflict、疫情COVID、氣候Climate為主題,向讀者展示不同國家的人民在這些危機之下的需要。緬甸經歷多年的動盪,人民面對逃難和貧窮,可能因而對未來失去盼望。今期「焦點‧主題」為大家介紹施達在緬甸新開展的「緬甸兒童學習點」,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孩童在戰火中透過學習重拾希望。在「知多‧一點」我們分享疫情期間,貧窮國家居民靠海外的家人寄錢回國,他們在匯款一事上會遭遇甚麼困難?此外,我們也希望大家愛上主創造的世界,因為環境被破壞,很多人也身受其害,所以「奉獻‧支持」為大家帶來一個與世界和好的「儀式感」。最後,在「回歸‧聖言」中,我們一起閱讀尼希米的故事,思考如何將關心窮人和個人信仰結合。
今期《呼聲》目錄
撰文:馬迅榮(傳訊幹事) 在香港我們經常見到學生背着書包,上課下課走在街上和同學奔跑嬉戲。這些日常景象看來很普通,原來也是種福氣:學生可以安全地自行上課,不用擔心忽然受襲。 在世上其他地方,孩子未必有這種安全上學的福氣。自從2021年2…
撰文:張卓倫 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 尼一3 從尼希米記回歸耶路撒冷重建城牆的過程,讓我們見到貧窮人經常遭遇凌辱、欺壓和沒有保障的處境。 尼希米雖身處波斯帝國的…
撰文:趙嘉欣(推廣拓展部主管) COVID-19由2020年開始在全球迅速蔓延,各國為堵截疫情,曾停課停工,並實施不同隔離措施,對全球經濟帶來嚴重打擊。 全球匯款減少,正反映疫情帶來的影響。 當本國工人到海外工作,將部分收入以現金或貨物…
撰文:陳文達(推廣拓展顧問) 近年流行一個用詞:「儀式感」,在平凡的生活中,做一些小活動,並認真對待,好像行一個小儀式般,能讓一個小時刻變得不一樣。這用詞常用於有關關係的場景中,對於情侶來說,儀式感是經營感情、維持新鮮感的良方;在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