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葉信謙(實習生)
「我們的地球正在衰亡。」這觀念已不再新奇。當我們親眼目睹氣候變化、環境惡化和社會不平等所帶來的影響,這個觀念已超越抽象的關注,成為了不可忽視的現實。解決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迫切性已顯而易見,迫使我們在全球和個人層面上尋找積極的解決方案。為此,聯合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這是一個具有變革意義的議程,旨在於2030年前重新塑造全球格局。這些目標作為國家和相關持分者的指引,讓可持續發展納入國家政策。這些變革的預期成果主要體現在社會、經濟和環境這三個領域。在這三個領域之下,共有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
開展可持續發展目標,為的是應對多方的挑戰,而其中「優質教育」(SDG 4)成了一個關鍵目標。它與其他目標相互影響,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建立包容和優質的全民教育,人們可藉此擺脫貧窮的惡性循環(有助於實現SDG 1)、消除性別差異(有助於實現SDG 5)以及培養環保意識和可持續實踐的方法(有助於實現SDG 13)。 而SDG4已取得一些值得慶賀的進展:i)2018年小學畢業率達到84%,高於2000年的70%;根據目前的趨勢,預計到2030年全球小學畢業率將達到89%;ii)2018年全球成人識字率(15歲及以上)為86%,青年識字率(15至24歲)為92%。
儘管小學畢業率和識字率的統計數據令人鼓舞,但不同地區之間仍存在差距。因此,確保人們可獲公平的受教育機會,解決影響參與教育的因素,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目標。除了推動相關政策及國際之間的合作外,個人的行動也不能忽略。
我們如何參與可持續發展?
我們也許會問,在這宏大的議題,個人可扮演甚麼角色?其中一個行動是支持教育項目,你可尋找一些致力提高弱勢羣體受教育機會的機構作捐款。另外,奉獻你的時間和技能,於教會或志願團體義教,幫助在學業上有困難的學生。
教育不只限於正規學校教育。我們不斷學習並鼓勵他人也終身學習,這亦是有助SDG 4的推進。
可持續發展這美麗的圖畫,並不僅限於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行動。每個人都可以在這畫布上創作,完滿這幅圖畫。藉每一個明智的選擇、每一個深思熟慮的行動以及全球的共同努力,我們離可持續發展目標所描繪的和諧未來越來越近,那是屬於我們所有人的未來。
今期《呼聲》目錄
撰文:趙嘉欣(推廣拓展部主管)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箴廿二6 撰文:趙嘉欣(推廣拓展部主管)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廿二6)筆者相信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經文。作為信徒,一聽到這句…
撰文:李綺雯(項目顧問) 說起「兒童事工」,很多人會想起為孩子付學費、提供食物。實施項目多年,施達和夥伴都認識到單是提供食物和學費,遠遠不足以令孩子安全、健康地成長,並長大後能獨立謀生。時至今日,很多國家已為適齡學童提供基礎教育,我們仍…
撰文:葉信謙(實習生) 「我們的地球正在衰亡。」這觀念已不再新奇。當我們親眼目睹氣候變化、環境惡化和社會不平等所帶來的影響,這個觀念已超越抽象的關注,成為了不可忽視的現實。解決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迫切性已顯而易見,迫使我們在全球和個人層…
撰文:鄭順佳博士(前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及倫理科教授) 經文選讀: 申命記廿三24-25 24你進了鄰舍的葡萄園,可以隨意吃飽了葡萄,只是不可裝在器皿中。25你進了鄰舍站着的禾稼,可以用手摘穗子,只是不可用鐮刀割取禾稼。 申命記廿三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