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文達(傳訊主任)
經文選讀:
12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13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14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15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16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17若全身是眼,從哪裏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裏聞味呢?18但如今,上帝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19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哪裏呢?20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
21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22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23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24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上帝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25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26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12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13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14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15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16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17若全身是眼,從哪裏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裏聞味呢?18但如今,上帝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19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哪裏呢?20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
21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22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23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24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上帝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25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26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保羅強調聖靈所賜的恩賜是多樣化的,並以肢體的比喻肯定持不同恩賜的信徒的價值。正如身體需要各肢體彼此配搭才能發揮完整功能,基督徒羣體也需要持不同恩賜的信徒參與,才能成就上主的國。
在比喻中,保羅用了「手和腳」、「眼和耳」、「眼和手」、「頭和腳」四個組合作對比,並為它們設計了對白。在這前兩個組合中,腳和耳拿自己跟那些看似「更重要」的肢體──手和眼──比較,然後表達自己不如對方,不屬乎這身子。而在後兩個組合中,那些自覺「更重要」的肢體──眼和頭──卻對那些看似「次要」的肢體──手和腳──說用不着它們。
保羅生動地刻劃了兩種在羣體生活中常見的心態:自卑和自大。恩賜少或弱的人,往往自卑地拿自己跟別人比較,然後懷疑,甚至否定自己的存在價值;而恩賜多或強的人,則容易自大起來,輕看其他人,否定別人的存在價值。
而上主的心意是「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20節),作為羣體的一部分,誰也不能因恩賜的多少或強弱,而退出或把別人趕離羣體。經文進一步教導恩賜多或強的人:「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着俊美……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23-25節)
雖然這段經文教訓的對象是信徒羣體,但其中彼此相顧的精神,卻不限於當代信徒相交,而應延伸至所有人之間的相處,畢竟在上主眼中,每個人也是祂寶貴的兒女。
活在富裕的城市,我們擁有很多資源,就彷如比喻中的眼和頭,作為看似比較有能力的肢體,我們要學習謙卑的功課。謙卑的人,除了不會輕看或否定別人,還懂得把自己和個人的需要看輕,把別人和別人的需要看重。若將焦點從自己轉移,我們就能看到他者──世界上很多「不體面」的貧窮人,他們都是我們的肢體。他們或許會因為被貧窮剝奪尊嚴,失去自信,但他們仍是身體的一部分。
肢體在同一身子,感同身受:當貧窮人活在困境,我們也受苦;當他們得着幫助,我們也一同快樂。基督教羣體中「肢體」一詞的美,就在於我們連結起來是一個身子,不分門別類,乃彼此相顧。願眾信徒切實關愛貧窮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