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趙嘉欣(推廣拓展部主管)
施達能夠在過往30多年,在全球超過40個國家不斷開辦扶貧項目,轉化貧窮社區,讓貧窮人的生活得到改善,是出於上主浩瀚的恩典。然而,除了上主的帶領,人的責任也不可或缺,為了將最好的獻呈給主,施達對於項目的開展審慎;同時受眾奉獻者交托,我們必須善用資源,才能無愧地面對扶貧濟困的職分。
兩大項目類別:人道救援及社區發展
施達項目分為兩大類:人道救援及社區發展,前者是對受突發的天災或人禍影響的社羣施以援手,項目着重對災民即時的幫助,例如派發物資;後者則是透過培訓、資源提供、動員社羣參與等工作,提升貧窮人和社區的能力,讓他們自力更生。
開展人道救援項目,最要緊的是快速決策;面對突發災難時,受災社羣命懸一線,我們必須盡快提供援助。感恩的是,在多年人道救援經驗中,我們認識多個充滿經驗、與我們有默契的「老夥伴」,每次發生災禍時,我們都與夥伴密切聯繫,他們迅速讓我們了解災區的需要,好讓我們能短時間內審議應對方案,批出撥款。
與人道救援項目相反,社區發展着重的不是速度,而是長遠的果效——若要打擊童工或童婚問題,便要讓貧困家庭的父母明白孩子讀書的重要,不要讓子女輟學打工或販賣子女,但同時要理解貧窮家庭面對的壓力,提升他們謀生技能,培養他們儲蓄的習慣,當他們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孩童便有教育機會。貧窮問題錯綜複雜,絕不是朝夕便能解決,所以社區發展項目的年期一般都很長,施達有些社區項目,由開展至今已十多年。
支援時間愈長、投放的資源就愈多,我們就更需要仔細策劃項目內容。開展新社區發展項目前,施達同工會先了解目標地區的情況,包括貧困程度、文化習俗、宗教及地區體制。除了按調研數據去了解該國情況及透過夥伴講解當地情形外,同工更會親身到訪當地目標社羣,觀察他們生活狀況、教會在社區的參與度等,搜集第一手資料。
當然,施達本身擁有的資源及機構策略都是考量的條件。施達作為一個小型機構,資源有限,不能回應所有貧窮議題,只能按策略行事。因為施達的宗旨是建立社羣助人自助的能力,故此,純粹硬件設備(如:建校建屋)或行政費用(如:夥伴同工薪金),都不在施達考慮之列,我們希望能將資源集中用於提升社羣的工作中。另外,若夥伴要求加大撥款額或開展新項目,我們會先協助夥伴尋找其他當地資源或資金,然後才考慮回應,以避免施達成為夥伴的唯一或主要資金來源,令夥伴產生對施達的依賴,失去自力更生的動力。
多年來,施達都按以上的信念和標準開展扶貧救災項目。然而,上主的意念比我們高,祂會用「馬其頓的呼聲」,帶領我們作出改變。
「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他們就越過每西亞,下到特羅亞去。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着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上帝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聽。」(徒十六7-10)
多年來,施達都按以上的信念和標準開展扶貧救災項目。然而,上主的意念比我們高,祂會用「馬其頓的呼聲」,帶領我們作出改變。
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他們就越過每西亞,下到特羅亞去。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着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上帝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聽。
徒十六7-10
「馬其頓的呼聲」是上主改變僕人的異象,上主藉此改變保羅的宣教策略。施達多年來領受很多不同的「馬其頓的呼聲」,縱然有機構的策略及同工專業的判斷,我們仍願意細聽及順服上主的帶領,改變計劃。以下跟大家分享其中一個「阿富汗的呼聲」的經歷。
阿富汗工場的轉變
施達服侍阿富汗多年,卻由於當地狀況不穩定,一直未能派同工前往當地視察項目及探訪受助者,只能遙距與夥伴溝通,並按夥伴每半年提供的報告了解項目進度。為此我們一直禱告尋求上主,施達是否要撤離該工場,將資源調撥至其他鄰近國家?上主藉一位夥伴同工對個人事奉的回應,解答了我們的求問:有一位我們合作了很久的印度同工遠赴阿富汗事奉,擔任我們夥伴機構的總幹事,因着我們多年來共工的經驗和信任,加上對方救援事工的經驗及人際網絡,使我們對阿富汗的事工更有把握,便決定繼續服侍該國貧民。
到了2021年5月,美國和北約部隊先後從阿富汗撤軍,塔利班迅速攻佔所有主要城市,阿富汗全國陷於水深火熱之中,成千上萬的人被迫逃難。6月時,阿富汗夥伴向施達申請撥款展開救援工作,我們迅速回應;及後情況愈趨嚴峻,夥伴作第二階救援申請,施達亦再撥款支持。到了8月,美軍倒數完成撤軍的日子來到。當時形勢日趨危急,很多國家呼籲本國人民盡快離開阿富汗。施達夥伴作為基督教機構,在塔利班政權下處於非常危險的境況,印度裔的總幹事與其他同工留守,無畏無懼繼續服侍,直到在機構顧問要求下,總幹事才撤離阿富汗。
阿富汗同工的呼聲
直到11月,我們收到該總幹事的緊急請求,希望施達能支持同工薪金。因為西方國家的支持者未能提供奉獻,夥伴已兩個月沒有足夠的現金支薪,而很多同工是家庭收入支柱,若繼續欠薪,他們無奈離職,那些救援項目在沒有同工執行下便要終止。
施達按照一向的方針,是不會直接資助夥伴同工薪金的。當時,施達同工很掙扎——我們了解他們的需要,但又不想打破慣例。為此,施達同工一起祈禱,最終決定順服主的呼聲,撥款支持他們的薪金。其後收到夥伴同工的分享,若非當時施達及時資助,他們的家庭便生計無依,不單欠缺糧食及渡冬的燃料,或許連人生希望亦會失去。
筆者非常感恩,我們按上主的帶領先撥款支持夥伴薪金,後來才為此籌款,卻收到不少支持者的回應。這令我們喜出望外,因為坊間有不少聲音指出,很多捐獻者希望機構將善款用於弱勢羣體而非同工薪酬上。支持者的積極回應讓我們感受到,上主為了成就祂的心意,會讓不同的人都聽到「馬其頓的呼聲」。
回應上主的感動
保羅願意順服,回應「馬其頓的呼聲」,結果將福音傳至歐洲。施達回應「阿富汗的呼聲」,讓夥伴同工繼續在當地服侍至今,使阿富汗的殘疾及少數族裔兒童有接受教育機會。
我們的幫助只是杯水車薪,反而阿富汗夥伴的勇氣及堅毅,使他們面對家鄉變天、在極度艱辛的情形下,願意緊守崗位服侍有需要的人。筆者相信,他們同樣因為聽到貧困人的呼聲,順服上主的呼召,所以甘願放下自己的意願作出回應,以服侍他人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