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流着山區部落的血」──與發展並行的倡議者 撰寫:黎嘉晉 去年年中,泰國北部清萊府一隊少年足球隊與教練在洞穴失蹤多日後平安獲救,在洞穴中一直照顧他們的25歲教練實功不可沒。事件令教練成為泰國人心目中的英雄,不過教練本無國籍,跟3名少年隊員一樣,不具泰國公民身份。 據聯合國難民署的 閱讀全文
當貧窮是一種罪 橫額照片:作者(右一)拜訪泰國北少數民族 作者:鄭美紅 去年十二月跟施達基金會到泰緬邊境了解施達支持的當地扶貧項目。八日的旅程,使我更多認識該地區的情況。我們隨施達的合作夥伴入村探訪,接觸了當地山區的少數民族。他們各自面對不同的處境── 閱讀全文
2018施達深度遊之「邊城之歌」 橫額圖片:泰緬邊城的星空 2018年12月中旬,施達基金會一行十多人所到的泰緬邊境,或許不是一般人想像的蘭花與泰絲、按摩與潑水國度。雲山蒼蒼,河水嗚咽,我們聽到的是一闕邊城悲歌,但也是希望之歌。 國界的邊城 打開地圖,就看到美塞(Mae 閱讀全文
消除貧困:基督信仰的亮光 撰寫:鄺偉文博士(施達總幹事)、薛奐珩 人的內在轉變對於消除貧困甚為重要。近年來,國際扶貧與發展工作者漸漸注意這一點。例如,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的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Kaushik Basu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指出人類普遍存在某些道德價值, 閱讀全文
讓印度人為自己的權利發聲──教會團體作政府與村民橋樑 橫額圖片:夥伴EFICOR於比哈爾邦的15所村莊建立災害管理委員會(Disaster Management Committee, DMC)。DMC成員塔庫爾(Thakur)先生(圖中)協助村裏的寡婦、長者與殘疾人士等獲取撫恤金及其他政府 閱讀全文
教會參與災害危機緩減工作是最有效並最具持續性的 橫額圖片:社區PADR工作員(右一)正講解如何一耕種方法 Stanley Enock Hanya是Evangelical Fellowship of Zimbabwe (EFZ)(津巴布韋一大福音宗派聯會)推動教會和社羣合作項目的負責人 閱讀全文
戳破我們對災害的迷思 撰寫:薛奐珩 每當我們看到災難發生,都替受災者的遭遇感到憂愁、焦急。有人會為受災社羣祈禱;有人選擇慷慨捐獻,甚至發起籌款活動;也有人會組織義工隊到當地參與救援或輔導工作。縱然我們稍盡綿力,在自然災害面前,我們常感到無奈與無力,因為好像只 閱讀全文
你要和好嗎? 撰寫:薛奐珩 「你在哪裏?」 「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 「誰告訴你赤身露體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嗎?」 「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 以上對話 閱讀全文
從災區到社區 撰寫和整理:薛奐珩、潘文欣 2015年4月25日中午,尼泊爾經歷80年來最強烈的地震,無數家庭失去至親、家園和財產,估計有多達三分一的人口(即800萬人)受影響。所謂「天災無情,人間有愛」,於災難後,世界各地紛紛投入資源,為災民提供即時 閱讀全文
這就是發展 訪問和整理:潘文欣 很喜歡聆聽不同發展工作者在服侍中的分享,若把他們生命中所承載的信息一一拼貼起來,便可構成一幅大圖畫,描繪出上帝對貧窮人和世界的心意。今期的「關懷.起動」特別找來施達不同時期的同工,分享他們在服侍中的體會和發現,嘗試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