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關顧危難兒童
《呼聲》247期 ─ 在尼泊爾看見AES女孩
編者話:在剛過去的11月底,施達同工到尼泊爾探訪多個夥伴。行程中我們既關心夥伴的近況,也視察事工推行的進度,以期項目有更好成效。今期呼聲的「焦點.主題」,我們會看到同工分享,出差尼泊爾時視察新的「預防及對抗人口販賣項目」,了解受助人的情
敘利亞難民兒童教育中心項目
項目名稱 敘利亞難民兒童教育中心項目 項目國家 黎巴嫩 項目範疇 關顧危難兒童 項目目標 為敘利亞難民兒童提供高質素教育,使他們不致停止學業。 受惠者 5至15歲無法接受正規教育,或有興趣在教育中心學習的敘利亞難民兒童 受惠人次 約15
性別平等及兒童權利提升項目
項目名稱 性別平等及兒童權利提升項目 項目國家 孟加拉 項目範疇 關顧危難兒童 倡議教育 項目目標 透過賦予女性和社區支持系統的力量來減少社區中的性別暴力。 促進兒童和有殘障兒童的權利和保護。 受惠者 來自貧困家庭的青少年、年輕男女、成
尼泊爾魯庫姆區教會動員及社區參與項目
項目名稱 尼泊爾魯庫姆區教會動員及社區參與項目 項目國家 尼泊爾 項目範疇 教會及社區動員 關顧危難兒童 項目目標 裝備地方教會攜手實踐整全使命,透過積極推行計劃及倡議,為社區帶來更新轉化。 受惠者 尼泊爾教會信徒 牧師 社區青年 受惠
敘利亞兒童:「我不想錯過每天的學習!」
撰文:黎嘉晉(傳訊主任) Bayane:「我夢想成為醫生。」 「我真的很喜歡來到(施達夥伴的)教育中心。當我在那裏時,我感到十分高興,不想錯過每天的學習。」居住在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兒童Bayane分享學習的喜悅——儘管她接受的並非正規教
有幸,有不幸,還是蒙召?──耶穌看小孩
撰文:佘枝鳳(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助理教授,亞洲實踐神學學會副會長) 在哪個母腹出生,不容人選擇!我們習慣稱富家子女為「幸運」,稱貧困、傷殘和受戰禍的為「不幸」,又呼籲幸運的扶助不幸的,使之脫離厄運。可是,這對兒童的解讀是否足夠、全面?此文
施達家書 | 2022年1月
親愛的施達同行者: 當2021年過去了,我們仍然活在新冠疫情陰霾下,沒有改變;還有世界種種不穩定和不確定的狀況──無論是經濟、社會、政治等方面,我們都不斷調整心態,應對每天不同程度的挑戰,這樣才能讓自己和身邊的人繼續積極面對生活。 去年
「奮鬥下去吧!」——專訪施達署理總幹事
撰文:黎嘉晉(傳訊主任) 她,年輕時走過中國大西北、西南及中原地區。她曾經攀山越嶺,不是為了飽覽最美的湖江山色,或者準備參加越野競技賽,而是為了回應內心一個清晰不過的聲音──服侍最微小的貧窮人。 這個聲音,30年來她從不否定,也不會懷疑
在黎巴嫩兒童的心中種樹
撰文:植燦明(署理項目主管) 一個兒童,若能從逃難中倖存,寄居異國,心靈將遺下甚麼? 如果遺下的只有堆疊的創傷,生者和死者,誰更有福? 探訪施達夥伴時,我遇見她和他。她的兩歲兒子沒有倖存下來,從敘利亞逃難時被子彈擊斃,當時還在她的懷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