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貧困:基督信仰的亮光 撰寫:鄺偉文博士(施達總幹事)、薛奐珩 人的內在轉變對於消除貧困甚為重要。近年來,國際扶貧與發展工作者漸漸注意這一點。例如,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的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Kaushik Basu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指出人類普遍存在某些道德價值, 閱讀全文
讓印度人為自己的權利發聲──教會團體作政府與村民橋樑 橫額圖片:夥伴EFICOR於比哈爾邦的15所村莊建立災害管理委員會(Disaster Management Committee, DMC)。DMC成員塔庫爾(Thakur)先生(圖中)協助村裏的寡婦、長者與殘疾人士等獲取撫恤金及其他政府 閱讀全文
教會參與災害危機緩減工作是最有效並最具持續性的 橫額圖片:社區PADR工作員(右一)正講解如何一耕種方法 Stanley Enock Hanya是Evangelical Fellowship of Zimbabwe (EFZ)(津巴布韋一大福音宗派聯會)推動教會和社羣合作項目的負責人 閱讀全文
戳破我們對災害的迷思 撰寫:薛奐珩 每當我們看到災難發生,都替受災者的遭遇感到憂愁、焦急。有人會為受災社羣祈禱;有人選擇慷慨捐獻,甚至發起籌款活動;也有人會組織義工隊到當地參與救援或輔導工作。縱然我們稍盡綿力,在自然災害面前,我們常感到無奈與無力,因為好像只 閱讀全文
你要和好嗎? 撰寫:薛奐珩 「你在哪裏?」 「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 「誰告訴你赤身露體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嗎?」 「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 以上對話 閱讀全文
從災區到社區 撰寫和整理:薛奐珩、潘文欣 2015年4月25日中午,尼泊爾經歷80年來最強烈的地震,無數家庭失去至親、家園和財產,估計有多達三分一的人口(即800萬人)受影響。所謂「天災無情,人間有愛」,於災難後,世界各地紛紛投入資源,為災民提供即時 閱讀全文
這就是發展 訪問和整理:潘文欣 很喜歡聆聽不同發展工作者在服侍中的分享,若把他們生命中所承載的信息一一拼貼起來,便可構成一幅大圖畫,描繪出上帝對貧窮人和世界的心意。今期的「關懷.起動」特別找來施達不同時期的同工,分享他們在服侍中的體會和發現,嘗試拼 閱讀全文
回歸自然 持續發展 整理和撰寫:潘文欣 甚麼是「發展」?怎樣的發展會帶來建立,怎樣的發展卻帶來破壞?或許泰國北部山區靠地維生的社羣,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 綠色革命的毒害 居於泰北山區的拉祜族人,他們的先祖在過去為尋找適合的耕地,在泰國、緬甸與老撾三地遷徙移 閱讀全文
一雙耕田的手──專訪農夫阿手 訪問及整理:秦韻欣 以前會聽到人說「返鄉下耕田啦!」來取笑別人老土、沒有見識。現在,人們不用「返鄉下」也可以耕田,而當農夫也不一定老土。鄉土學社的農夫阿手──年輕、風趣的陽光男孩,與我們心目中的傳統農夫形象迥然不同。 阿手不是出身於農民 閱讀全文
將愛帶進城市邊陲處 訪問、整理:趙雅恩、秦韻欣 印度的經濟發展一日千里,改善貧窮的腳步難以追上,儘管比起九十年代,貧窮人口已削減一半,但直到今天印度仍有多達六億多的貧窮人口,當中甚至有三至四億仍屬赤貧(extreme poverty)。與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