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教會──社羣發展的本土力量 整理和撰寫:秦韻欣、潘文欣 提說扶貧,便會想到扶貧工作者帶着捐款,長途跋涉跑到貧窮村落,為村民送上牛羊,又為小孩提供助養、助學。然而,可有想過,更適合與貧窮社羣並肩同行、帶來持續發展的,不是外來扶貧機構,而是立足當地的教會? 扶貧不是要 閱讀全文
施達與IA正策劃在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人道救援行動 緬甸西部的若開邦(Rakhine State)的衝突和危機並非新事。若開邦是緬甸當地最貧窮的省份,亦是風災頻發地區。自2012年不同社羣間的暴力衝突,致使區內的社經狀況越趨惡化。今年八月在若開邦北部地區爆發的最新一輪衝突,更迫使當地羅興 閱讀全文
打擊人口販賣 Martha(化名)出生於印度孟買紅燈區,年幼時跟着從事性工作的母親生活。「母親16歲那年認識了一名男生,他說可以介紹她到城市工作,過更好的生活。結果,母親由尼泊爾被賣往印度的孟買紅燈區。」如果不是獲得一位同鄉姨姨相助,今天Martha 閱讀全文
施達家書 | 2017年6月 親愛的施達同行者: 「絕望」往往是貧窮和不公義所帶來的自然後果。施達眾多發展項目的一個共通點就是要讓絕望者重拾盼望。因此,每當我去拜訪項目時,我必向參與項目的人問這個問題:「你有甚麼夢想?」 若要項目的受助者能對生命重建希望,施達和我們 閱讀全文
緬甸傈僳族教會與戰亂族民同行 橫額圖片:72歲的老牧師夥拍年青牧者走進難民營中牧養戰亂難民 過去數十年,緬甸政府軍與叛軍組織之間未停止過武裝衝突。自2016年開始衝突再起,估計現時緬甸有逾66萬人在境內流徙,單在克欽邦(Kachin State)的衝突,已迫使近10 閱讀全文
共享土地,栽種生命 傳統以來,兒童事工給我們的印象是向貧困兒童和孤寡給予助養、助學和生活援助。可有想過,兒童事工也可結合社區重建和農業發展? 過去60年,緬甸內戰不斷,加上連年天災,不少兒童因此失去家園,甚或至親。施達緬甸夥伴Full Moon於20年前設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