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貧民窟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起飛、急速城市化下的現象,亦是貧富不均的象徵。現代化的摩天大樓旁邊,是一堆密密麻麻的舊房子。污水、窄巷、破牆成為貧窮地區的「佈景板」;無奈、失落的面孔映入遊客相機的鏡頭。
貧窮不是朝夕解決的問題,唯有讓貧窮朋友發掘到自身的潛能,明白自己也有自給自足的能力,才可以令終日徘徊於貧窮線邊緣的人過得有尊嚴。施達在不同國家為貧窮家庭提供資源,讓他們學習謀生技能,亦在信仰、家庭關係和金錢管理上作出支持,使他們在困苦的日子中見到一點點光。
至於在偏遠的山區,由於當地通訊及交通網絡不發達,居民不容易取得公共資源及發展的機會。可是,鄉村每每擁有豐厚的天然資源,例如可耕種的土地、海泊等水源,若村民學習到如何有效運用上主所賜予的,他們也可以自力更生和發展。
施達為鄉村貧窮人提供農業訓練和教育、金錢管理培訓,以至在社區醫療保健上作出支援。
「憐憫窮乏的,乃是尊敬主。」(箴十四31下)
城市及鄉村發展項目
創啟地區農村發展項目2025
創啟地區農村發展項目2025
緬甸戰後重返社區及重建項目第二階段:孟邦
緬甸戰後重返社區及重建項目第二階段:孟邦
緬甸克倫邦農村社區發展項目
緬甸克倫邦農村社區發展項目
緬甸克欽邦農村社區發展項目
緬甸克欽邦農村社區發展項目
緬甸伊洛瓦底省農村社區發展項目
緬甸伊洛瓦底省農村社區發展項目
泰緬邊境農村發展項目:撣邦
泰緬邊境農村發展項目:撣邦
德里貧民窟抗逆項目(一年延續)
德里貧民窟抗逆項目(一年延續)
災害危機緩減項目(比哈爾邦地區Kalyanpur)
災害危機緩減項目(比哈爾邦地區Kalyanpur)
奉獻方法
(請註明:扶貧發展及倡議)
請按以上方式奉獻,然後填妥奉獻表格,連同支票、銀行存款單,或成功過數之頁面截圖並附上你的姓名、聯絡電話及郵寄地址及註明支持事工/奉獻計劃的名稱,以郵寄、電郵或WhatsApp方式交回本會。
郵寄地址:香港郵政總局信箱3212號
電郵:sharing@cedarfund.org
WhatsApp(只適用於奉獻查詢):5160 7549
- 本會為《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及慈善信託之一。歡迎登入稅務局網頁查看詳情。
- 捐款為港幣100 元或以上者,本會將發出免稅收據。如捐款少於港幣100 元而需要收據,請與本會聯絡。
- 為免個人資料外洩,切勿傳真任何奉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