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有不幸,還是蒙召?──耶穌看小孩 撰文:佘枝鳳(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助理教授,亞洲實踐神學學會副會長) 在哪個母腹出生,不容人選擇!我們習慣稱富家子女為「幸運」,稱貧困、傷殘和受戰禍的為「不幸」,又呼籲幸運的扶助不幸的,使之脫離厄運。可是,這對兒童的解讀是否足夠、全面?此文 閱讀全文
義人必因信得生 撰文:郭偉聯(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 因為 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羅一17 在信主不多年的時候,偶爾讀經唸到羅馬書一章17節及加拉太書三章11節:「義人必因信得生 閱讀全文
用窮人眼睛看聖言 撰文:馮韻兒(施達董事,恩光書院教務長和副教授) 「當照耶和華——你上帝所吩咐的守安息日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上帝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無論何工都不可做……」(申五12-14)若問你這經文重點是甚麼?大部 閱讀全文
共融真實的羣體 撰文:黃國維(施達董事,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務長兼神學科副教授) 經文選讀 「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着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上 閱讀全文
「七十個七次」背後的真相 撰文:黃國維(施達董事,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務長兼神學科副教授) 基督徒若被別人傷害,其他信徒往往用「要饒恕弟兄七十個七次」去鼓勵他饒恕得罪他的人。我們或會以為不追究、忍受不公平對待、樂意寬恕才是好的基督徒;若果追究、問責、不饒恕,就做錯 閱讀全文
聽見被欺壓者的哀聲 撰文:Tony Chan(推廣拓展主任) 「過了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做苦工,就歎息哀求,他們的哀聲達於神。」(出二23) 昔日法老向宰相約瑟許下承諾,讓約瑟接父親家到埃及生活,住在「國中最好的地」(創四十七6),即歌珊地。雅各( 閱讀全文
過了力量的服侍 作者:鄺偉文(總幹事) 在過去的20多年,施達參與超過一百個救援項目,最令人感動的就是看到災民互相幫助和守望。他們不問自己下一刻將會如何,反而盡力協助身邊的人。他們自身資源只是僅僅足夠,仍去幫助別人,這實是件不容易的事。這種無私的精神真 閱讀全文
從靈性層面回應結構性壓迫:保羅的提醒 作者:葉漢浩(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教授) 羅馬帝國的經濟是以壓迫與剝削為根本的。在帝國初期的經濟中,有三分一的人口是奴隸,另外三分一是被釋放的奴隸,還有大量是沒有土地與主人的工人,他們靠短期合約及日薪工作為生。簡言之,羅馬帝國 閱讀全文
關愛受造世界與門徒訓練 作者:鄺偉文(總幹事) 在上帝的創造中,人獨特之處在於,我們擁有神的形象和樣式(創一26),是有靈的活人(創二7),並被賦予管家的職分(創一28-29;二15)。這些是人類身分的根本。可惜,當罪進入世界後,這些身分元素都被扭曲了。其中, 閱讀全文
扶貧工作的歧視陷阱 作者:陳關韻韶(中國神學研究院實踐科助理教授) 「你們就看重那穿華麗衣服的人,說:『請坐在這好位上。』又對那個窮人說:『你站在那裡。』或說:『坐在我的腳凳下邊。』這不是你們對人有歧視,成了心懷惡意的審判官嗎?」(雅二3-4,新譯本) 若 閱讀全文